秦汉与罗马:评较中西的皇朝帝国



简体 | 繁體 | English
  • 首頁
    • 歐陽瑩之Sunny Y. Auyang
  • 中西文化比較
    • 世界上第一个大帝國時代
    • 秦漢皇朝和羅馬帝國興亡史
    • 龍在中國與鷹在羅馬的象徵
    • 開國之君
    • 戰士和軍隊
    • 錢幣和經濟
    • 城市房屋
    • 養生送死
    • 教育書寫
    • 醫藥科學
    • 服飾髮型
    • 食物飲宴
    • 休閒娛樂
    • 交通運輸
    • 鄰國民族
  • 絲路
    • 歐亞大陸腹地風光
    • 絲路上的民族
    • 絲路前奏
    • 絲路之始
    • 絲路上的佛教和伊斯蘭教
    • 蒙古帝國和馬可勃羅
  • 專書
  • 文集(繁)
    • 秦漢皇朝和羅馬帝國興亡史
    • 中西帝國的王、霸概念
    • 中國皇朝與羅馬帝國的異同
    • 中國皇朝與羅馬帝國的統治階層
    • 中西交通的開始
    • 從齊取燕事件看孟子的政治思想
    • 責任道德與絕對信念道德:兩個先秦實例
    • 儒家的人治與羅馬的法治
    • 泛道德主義
    • 儒家聖王典範的腐化作用
  • 首頁
    • 歐陽瑩之Sunny Y. Auyang
  • 中西文化比較
    • 世界上第一个大帝國時代
    • 秦漢皇朝和羅馬帝國興亡史
    • 龍在中國與鷹在羅馬的象徵
    • 開國之君
    • 戰士和軍隊
    • 錢幣和經濟
    • 城市房屋
    • 養生送死
    • 教育書寫
    • 醫藥科學
    • 服飾髮型
    • 食物飲宴
    • 休閒娛樂
    • 交通運輸
    • 鄰國民族
  • 絲路
    • 歐亞大陸腹地風光
    • 絲路上的民族
    • 絲路前奏
    • 絲路之始
    • 絲路上的佛教和伊斯蘭教
    • 蒙古帝國和馬可勃羅
  • 專書
  • 文集(繁)
    • 秦漢皇朝和羅馬帝國興亡史
    • 中西帝國的王、霸概念
    • 中國皇朝與羅馬帝國的異同
    • 中國皇朝與羅馬帝國的統治階層
    • 中西交通的開始
    • 從齊取燕事件看孟子的政治思想
    • 責任道德與絕對信念道德:兩個先秦實例
    • 儒家的人治與羅馬的法治
    • 泛道德主義
    • 儒家聖王典範的腐化作用
  • 首页
    • 欧阳莹之,Sunny Y. Auyang
  • 中西文化比较
    • 世界上第一个大帝国时代
    • 秦汉皇朝和罗马帝国兴亡史
    • 龙在中国与鹰在罗马的象征
    • 开国之君
    • 战士和军队
    • 钱币和经济
    • 城市房屋
    • 养生送死
    • 教育书写
    • 医药科学
    • 服饰发型
    • 食物饮宴
    • 休闲娱乐
    • 交通运输
    • 邻国民族
  • 丝路
    • 欧亚大陆腹地风光
    • 丝路上的民族
    • 丝路前奏
    • 丝路之始
    • 丝路上的佛教和伊斯兰教
    • 蒙古帝国和马可勃罗
  • 专书
  • 文集
    • 秦汉皇朝和罗马帝国兴亡史
    • 中西帝国的王、霸概念
    • 中国皇朝与罗马帝国的异同
    • 中国皇朝与罗马帝国的统治阶层
    • 中西交通的开始
    • 从齐取燕事件看孟子的政治思想
    • 责任道德与绝对信念道德:两个先秦实例
    • 儒家的人治与罗马的法治
    • 泛道德主义
    • 儒家圣王典范的腐化作用

龍與鷹之象徵

龍與鷹之成爲中國和羅馬的象徵,乃是基於它們對當地人的意義。
图片
羅馬之鷹
前104 年馬略改革後,羅馬兵團採取鷹為標誌。每個兵團有其獨特的金制鷹標,除非整個兵團移動,這偶像絕不離開兵營。戰時鷹標由專人擧持,位于最前綫。隨著兵威遠播,人們遂以鷙鷹象徵羅馬的霸權。
图片
龍在中國
龍是中國傳統的四靈之一。《三輔黃圖》曰:“蒼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,天之四靈,以正四方。”龍主東方。
图片
軍標之頂。(羅馬文化博物館,羅馬)。
图片
蒼龍拓本。221年入土王暉石棺東面浮雕。(四川Lushan 縣博物館)
图片
奧古斯都的胸盔兼作宣傳。他最得意的塑像所著的胸盔,中心展示帕提亞交囘以前奪得的羅馬鷹標,羅馬因此得以洗清卡雷戰役大敗之恥。(大理石像的細節。羅馬梵蒂岡博物院)。
图片
在這羅馬皇帝向軍隊訓話的場面中,請注意軍士所持的鷹標。(羅馬君士坦丁凱旋門的浮雕細節)。
鷹是天神朱比得的寵鳥。羅馬人神化皇帝,朱比得的鷹和權杖遂成爲神聖皇權的象徵。
龍的神通廣大,能飛天潛水,溝通天、人、黃泉三界,是中國神話傳説中的重要角色。
图片
這喪幡帛圖展示四條龍。上端橫幅代表天界。在其左右兩邊、太陰和太陽之下,各有一龍,輔佐護衛上天之路。直幅代表下界。兩條交蟠的龍帶死者之魂從最下的黃泉上升往天。前168 年西漢時入土。(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)。
《易經》乾卦以龍喻剛健。九五,飛龍在天,與至尊的意念結合。從唐朝開始,五爪金龍成爲皇帝的獨有象徵。別的龍只可以有四爪。
图片
1 罗马神鹰
這徽章展示奧古斯都以朱比得的形象,手持權杖,與羅馬女神並坐,接受加冕,腳下是他的神鷹。(多彩浮雕瑪瑙的細節。奧國維亞納Kunsthistorriches Museum).

图片
2 清帝龙袍
一件十八世紀清朝皇袍的胸口刺繡。(遼寧瀋陽故宮博物院)。
由於它們的意義,龍與鷹的形象時見於首飾和藝術品。
图片
多彩浮雕瑪瑙。(Kunsthistorische Museum, Vienna).
图片
東周玉佩。(Atkins Museum, Kansas City).
Copyright©2015 CHINAVROME.ORG  All Right Reserved.    
網站設計 Powered by Kevin Web Design / 網頁設計
網站地圖 website map
简体:  
首页
 - 欧阳莹之
中西文化比较
 - 世界上第一个大帝国时代
 - 秦汉皇朝和罗马帝国兴亡史
 - 龙在中国与鹰在罗马的象征
 - 开国之君
 - 战士和军队
 - 钱币和经济
 - 城市房屋
 - 养生送死
 - 教育书写
 - 医药科学
 - 服饰发型
 - 食物饮宴
 - 休闲娱乐
 - 交通运输
 - 邻国民族
丝路
 - 欧亚大陆腹地风光
 - 丝路上的民族
 - 丝路前奏
 - 丝路之始
 - 丝路上的佛教和伊斯兰教
 - 蒙古帝国和马可勃罗
专书
文集
 - 秦汉皇朝与罗马帝国兴亡史
 - 中西帝国的王、霸概念
 - 中国皇朝与罗马帝国的异同
 - 中国皇朝与罗马帝国的统治阶层
 - 中西交通的开始
 - 从齐取燕事件看孟子的政治思想
 - 责任道德与绝对信念道德:两个先秦实例
 - 泛道德主义
 - 儒家的人治与罗马的法治
 - 儒家圣王典范的腐化作用
繁體 :
首頁
 - 歐陽瑩之
中西文化比較
 - 世界上第一個大帝國時代
 - 秦漢皇朝和羅馬帝國興亡史
 - 龍在中國與鷹在羅馬的象徵
 - 開國之君
 - 戰士和軍隊
 - 錢幣和經濟
 - 城市房屋
 - 養生送死
 - 教育書寫
 - 醫藥科學
 - 服飾髮型
 - 食物飲宴
 - 休閒娛樂
 - 交通運輸
 - 鄰國民族
絲路
 - 歐亞大陸腹地風光
 - 絲路上的民族
 - 絲路前奏
 - 絲路之始
 - 絲路上的佛教和伊斯蘭教
 - 蒙古帝國和馬可勃羅
專書
文集(繁)
 - 秦漢皇朝與羅馬帝國興亡史
 - 中西帝國的王,霸概念
 - 中國皇朝與羅馬帝國的異同
 - 中國皇朝與羅馬帝國的統治階層
 - 中西交通的開始
 - 從齊取燕事件看孟子的政治思想
 - 責任道德與絕對信念道德:兩個先秦實例
 - 泛道德主義
​ - 儒家的人治與羅馬的法治
 - 儒家聖王典範的腐化作用
English:
HOME
 - Sunny Y. Auyang
CULTURAL COMPARISON
 - The First Age of Empires
 -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Roman and Early Chinese Empires
 - Symbolisms of the Chinese Dragon and Roman Eagle
 - The founding emperors
 - Armies and soldiers
 - Coinage and the economy
 - Cities and housing
 - Piety to the living and the dead
 - Education and writing
 - Medicine and science
 - Dress and fashion
 - Food and feasting
 -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
 - Travel and transportation
 - Neighboring peoples
SILK ROAD
 - The landscape of Central Eurasia
 - Peoples of the Silk Road
 - Prelude to the Silk Road
 - Beginning of the Silk Road
 - Buddhism and Islam along the Silk Road
 - The Mongol Empire and Marco Polo
BOOK
ESSAYS
 -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Roman and Early Chinese Empires
 - China and Rome: What “culture genes” did the ancient empires bequeath?
 - Empire and hegemony
 - Aristocracy and the ruling elite
 -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ancient China and Rome
 - The family in ancient China and Rome
 - Contacts between Han China and the Roman Empire
 - Did Qin had a policy of mass slaughter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