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汉与罗马:评较中西的皇朝帝国



简体 | 繁體 | English
  • 首頁
    • 歐陽瑩之Sunny Y. Auyang
  • 中西文化比較
    • 世界上第一个大帝國時代
    • 秦漢皇朝和羅馬帝國興亡史
    • 龍在中國與鷹在羅馬的象徵
    • 開國之君
    • 戰士和軍隊
    • 錢幣和經濟
    • 城市房屋
    • 養生送死
    • 教育書寫
    • 醫藥科學
    • 服飾髮型
    • 食物飲宴
    • 休閒娛樂
    • 交通運輸
    • 鄰國民族
  • 絲路
    • 歐亞大陸腹地風光
    • 絲路上的民族
    • 絲路前奏
    • 絲路之始
    • 絲路上的佛教和伊斯蘭教
    • 蒙古帝國和馬可勃羅
  • 專書
  • 文集(繁)
    • 秦漢皇朝和羅馬帝國興亡史
    • 中西帝國的王、霸概念
    • 中國皇朝與羅馬帝國的異同
    • 中國皇朝與羅馬帝國的統治階層
    • 中西交通的開始
    • 從齊取燕事件看孟子的政治思想
    • 責任道德與絕對信念道德:兩個先秦實例
    • 儒家的人治與羅馬的法治
    • 泛道德主義
    • 儒家聖王典範的腐化作用
  • 首頁
    • 歐陽瑩之Sunny Y. Auyang
  • 中西文化比較
    • 世界上第一个大帝國時代
    • 秦漢皇朝和羅馬帝國興亡史
    • 龍在中國與鷹在羅馬的象徵
    • 開國之君
    • 戰士和軍隊
    • 錢幣和經濟
    • 城市房屋
    • 養生送死
    • 教育書寫
    • 醫藥科學
    • 服飾髮型
    • 食物飲宴
    • 休閒娛樂
    • 交通運輸
    • 鄰國民族
  • 絲路
    • 歐亞大陸腹地風光
    • 絲路上的民族
    • 絲路前奏
    • 絲路之始
    • 絲路上的佛教和伊斯蘭教
    • 蒙古帝國和馬可勃羅
  • 專書
  • 文集(繁)
    • 秦漢皇朝和羅馬帝國興亡史
    • 中西帝國的王、霸概念
    • 中國皇朝與羅馬帝國的異同
    • 中國皇朝與羅馬帝國的統治階層
    • 中西交通的開始
    • 從齊取燕事件看孟子的政治思想
    • 責任道德與絕對信念道德:兩個先秦實例
    • 儒家的人治與羅馬的法治
    • 泛道德主義
    • 儒家聖王典範的腐化作用
  • 首页
    • 欧阳莹之,Sunny Y. Auyang
  • 中西文化比较
    • 世界上第一个大帝国时代
    • 秦汉皇朝和罗马帝国兴亡史
    • 龙在中国与鹰在罗马的象征
    • 开国之君
    • 战士和军队
    • 钱币和经济
    • 城市房屋
    • 养生送死
    • 教育书写
    • 医药科学
    • 服饰发型
    • 食物饮宴
    • 休闲娱乐
    • 交通运输
    • 邻国民族
  • 丝路
    • 欧亚大陆腹地风光
    • 丝路上的民族
    • 丝路前奏
    • 丝路之始
    • 丝路上的佛教和伊斯兰教
    • 蒙古帝国和马可勃罗
  • 专书
  • 文集
    • 秦汉皇朝和罗马帝国兴亡史
    • 中西帝国的王、霸概念
    • 中国皇朝与罗马帝国的异同
    • 中国皇朝与罗马帝国的统治阶层
    • 中西交通的开始
    • 从齐取燕事件看孟子的政治思想
    • 责任道德与绝对信念道德:两个先秦实例
    • 儒家的人治与罗马的法治
    • 泛道德主义
    • 儒家圣王典范的腐化作用

秦漢羅馬:經濟貨幣

羅馬帝國和秦漢皇朝的貨幣流通,勝於一般古代農耕社會,羅馬尤甚。羅馬壓金幣、銀幣、銅幣。中國皇朝只鑄銅幣,金和銀以錠或重量交易。
图片
羅馬的貨幣除商務外,更兼宣傳作用。政府經常收回錢幣,重新壓造,以載適時的圖案口號。最常見的皇帝或權貴的面像,提醒人民納稅,如耶穌教訓:“把愷撒之物交給愷撒”。(a)朱利·愷撒面像,銘文宣稱他出任獨裁者。(b)奧古斯都皇者之像,足踏地球。(c)慶祝奧古斯都兼併埃及,流行帝國東部。(d)“猶太之悲”,慶祝帝國平息69-70年的猶太人起義。(e)紀念羅馬誕生的神話:母狼哺乳創立羅馬的雙生子。(f)慶祝大圓形競技場落成。
图片
東周列國各鑄銅錢,形式各異。齊、燕、趙流行刀幣。韓、魏、趙流行各式剷形的“布幣”。楚地盛行像貝幣。這些錢幣的形式,多少反映古代一度用貝殼或金屬工具作交易媒介。秦和趙、魏黃河一帶用圓幣。統一中國後,秦朝統一貨幣,鑄發銘刻重量的方孔圓錢,重半兩。漢初私錢紊亂,直到武帝把鑄幣權收歸政府,發行高質五銖錢。穩定的貨幣象徵兩漢業績,如唐朝劉禹錫詠蜀先主:“勢分三足鼎,業復五銖錢。”圖示不依實物比例,把五銖錢特別放大。
羅馬共和國早期、秦朝西漢早期的經濟,都以自具耕地的小農作基本。隨著貧富差距日大,土地兼併,很多失去田地的農民淪爲佃戶。東西兩地的田租都逾收成一半,比漢朝三十稅一的田稅重得多。以下兩幅繳租圖,注意兩個分別。第一,羅馬人用錢幣繳租,漢人用穀物。第二,羅馬地主記帳用蠟板,漢人地主用竹簡。
图片
二世紀的高盧墓浮雕刻畫地主查帳簿,看佃戶交來的一袋錢幣是否夠付地租。(Landesmuseum, Trier).
图片
東漢墓塼刻畫坐在門前的地主手持竹簡,監視拉車來繳租的佃戶把穀物倒進量器。(四川廣漢縣文化館)。
古代的羅馬和中國都是農業社會,百份之八十以上的人民事農。生産最大宗的是大衆的食糧穀物。高價產品,地中海一帶以橄欖油和葡萄酒著名,中國則以絲綢獨步天下。
图片
犁與矛是羅馬農民戰士的標誌,也是羅馬經濟文明的根基。(Museum of Roman Civilization, Rome).



農戰



農戰是商鞅變法的基本政策,經濟與軍備同時發展,使秦日後能統一中國。
图片
牛耕。三世紀的非洲鑲嵌圖。 (Cherchel Museum, Algeria).
图片
牛耕在西漢時已遍行。墓壁拓片(江蘇 Suining縣)。
图片
橄欖林是希臘羅馬世界的一大財源。豐收時用長捧擊打樹枝,收集落下來的橄欖,然後用機械壓榨其油。橄欖園的最大危機是容易造成土壤流失,因此善於管理土地最重要。
图片
蠶蟲日夜啃吃桑葉,蛻皮四次後,吐絲作繭,在繭中化爲蛾,破繭而出生卵。人類不待它化蛾便把繭放在熱水中,浸軟抽絲。一扎扎的生絲物輕價高,又較有標準,一度在西域絲路上當貨幣般流通使用。
图片
造酒三步曲:採葡萄,運葡萄,把葡萄踏破,取汁釀酒。四世紀鑲嵌圖。(Santa Costanza, Rome.)
图片
絲綢三步曲:由右到左,捻絲,紡紗,織錦。東漢墓壁拓片。(江蘇徐州銅山出土)。
图片
網魚。二世紀非洲鑲嵌圖細節。(Hadrumetum, Tunisia.)
图片
漁獵豐收。東漢墓壁托片。(四川成都)。
東西世界都商交繁忙。秦漢的城鎮劃出特定地區作市場。羅馬的城鎮多有沿街開設的店家。
图片
食物店。二世紀奧斯提亞(羅馬城的港口)浮雕。(Roger-Viollet, Paris).
图片
酒坊。東漢畫塼。(四川新都出土)。
图片
在左下角巨輪中的奴隸著力幫建築工程擧重物。墓壁雕刻。(Haterii).
图片
四川鹽井。東漢畫塼。(成都博物館)。
Copyright©2015 CHINAVROME.ORG  All Right Reserved.    
網站設計 Powered by Kevin Web Design / 網頁設計
網站地圖 website map
简体:  
首页
 - 欧阳莹之
中西文化比较
 - 世界上第一个大帝国时代
 - 秦汉皇朝和罗马帝国兴亡史
 - 龙在中国与鹰在罗马的象征
 - 开国之君
 - 战士和军队
 - 钱币和经济
 - 城市房屋
 - 养生送死
 - 教育书写
 - 医药科学
 - 服饰发型
 - 食物饮宴
 - 休闲娱乐
 - 交通运输
 - 邻国民族
丝路
 - 欧亚大陆腹地风光
 - 丝路上的民族
 - 丝路前奏
 - 丝路之始
 - 丝路上的佛教和伊斯兰教
 - 蒙古帝国和马可勃罗
专书
文集
 - 秦汉皇朝与罗马帝国兴亡史
 - 中西帝国的王、霸概念
 - 中国皇朝与罗马帝国的异同
 - 中国皇朝与罗马帝国的统治阶层
 - 中西交通的开始
 - 从齐取燕事件看孟子的政治思想
 - 责任道德与绝对信念道德:两个先秦实例
 - 泛道德主义
 - 儒家的人治与罗马的法治
 - 儒家圣王典范的腐化作用
繁體 :
首頁
 - 歐陽瑩之
中西文化比較
 - 世界上第一個大帝國時代
 - 秦漢皇朝和羅馬帝國興亡史
 - 龍在中國與鷹在羅馬的象徵
 - 開國之君
 - 戰士和軍隊
 - 錢幣和經濟
 - 城市房屋
 - 養生送死
 - 教育書寫
 - 醫藥科學
 - 服飾髮型
 - 食物飲宴
 - 休閒娛樂
 - 交通運輸
 - 鄰國民族
絲路
 - 歐亞大陸腹地風光
 - 絲路上的民族
 - 絲路前奏
 - 絲路之始
 - 絲路上的佛教和伊斯蘭教
 - 蒙古帝國和馬可勃羅
專書
文集(繁)
 - 秦漢皇朝與羅馬帝國興亡史
 - 中西帝國的王,霸概念
 - 中國皇朝與羅馬帝國的異同
 - 中國皇朝與羅馬帝國的統治階層
 - 中西交通的開始
 - 從齊取燕事件看孟子的政治思想
 - 責任道德與絕對信念道德:兩個先秦實例
 - 泛道德主義
​ - 儒家的人治與羅馬的法治
 - 儒家聖王典範的腐化作用
English:
HOME
 - Sunny Y. Auyang
CULTURAL COMPARISON
 - The First Age of Empires
 -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Roman and Early Chinese Empires
 - Symbolisms of the Chinese Dragon and Roman Eagle
 - The founding emperors
 - Armies and soldiers
 - Coinage and the economy
 - Cities and housing
 - Piety to the living and the dead
 - Education and writing
 - Medicine and science
 - Dress and fashion
 - Food and feasting
 -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
 - Travel and transportation
 - Neighboring peoples
SILK ROAD
 - The landscape of Central Eurasia
 - Peoples of the Silk Road
 - Prelude to the Silk Road
 - Beginning of the Silk Road
 - Buddhism and Islam along the Silk Road
 - The Mongol Empire and Marco Polo
BOOK
ESSAYS
 -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Roman and Early Chinese Empires
 - China and Rome: What “culture genes” did the ancient empires bequeath?
 - Empire and hegemony
 - Aristocracy and the ruling elite
 -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ancient China and Rome
 - The family in ancient China and Rome
 - Contacts between Han China and the Roman Empire
 - Did Qin had a policy of mass slaughter?